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18 -> 建设新海原 -> 要闻推荐
脱场村盐碱地上长出“致富草”
2025-06-27 13:10:20   
2025-06-27 13:10:20    来源:中卫日报

000.png

近日,海原县关桥乡脱场村的8200亩大麦田迎来出穗期。 全媒体记者 张铠捷 刘立涛 范本哲 摄

  近期,海原县关桥乡脱场村的8200亩大麦田迎来出穗期。昔日因土壤盐碱化而撂荒的土地如今绿意盎然,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饲草粮仓”。这一转变不仅让160多户村民走上特色农业发展之路,更探索出“耐盐作物+生态循环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
  脱场村地处水坝周边,受自然条件影响,土壤盐碱化严重,传统农作物难以实现高产稳产。多年来,村里一直在寻找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。经过反复试验,大麦以其良好的耐盐碱性、抗逆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脱颖而出。

  大麦不仅可以作为优质饲料用于肉牛养殖,还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,每斤价格与小麦基本持平。如今,全村8200亩盐碱地全部种植了大麦,年产量1000吨,亩均收益700元左右。

  “我种了15亩大麦,投入少、效益好,还能给自家养的牛当饲料,省下不少饲料钱。”脱场村村民田彦才说。他和其他村民一样,通过大麦种植实现了节本增效。

  脱场村采取“种植+养殖+销售”的闭环发展模式,一部分大麦用于满足本村肉牛养殖需求,其余部分进入市场销售。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户的饲料成本,还通过“秸秆还田”方式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,形成“以种促养、以养肥田”的良性生态循环。

  “我们将继续提升大麦的品质和产量,帮助农户进一步提高收入。”脱场村党支部书记田玉荣说,村“两委”将继续发挥组织引领作用,推动大麦产业提质增效,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。(全媒体记者 张铠捷 刘立涛 范本哲)

【编辑】:张剑平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